腊月的寒风中,大楚北疆的烽火连天,雁门关外,黄沙漫卷,战鼓声震耳欲聋,十万鞑靼铁骑如黑云压境,将北征军的防线撕裂,一时间,刀光剑影,血染疆场,曾经坚不可摧的雁门关如今成了战场的焦土,北疆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颤抖,哀鸿遍野,战败的消息如同寒流般迅速南下,让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东都城,这座繁华的都城,尽管表面依旧维持着节日前夕的热闹与装饰,红灯笼高挂,商铺门前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安与忧虑却难以掩饰。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低声议论,眼神中流露的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对前线战士的深深忧虑。孩童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战争的意义,但也能从大人紧锁的眉头和匆匆的脚步中感受到那份沉重。
朝廷之内,气氛更是凝重,燕王杨敢紧急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应对之策,如何稳定民心,如何快速重建北疆防线,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新年给予百姓一丝安慰与希望。朝堂之上,争论声此起彼伏,有的主张积极备战,招募新兵,誓死抵抗;有的则提出和谈之策,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局势,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市井之中,一些义士自发组织起来,募捐财物,筹措粮草,希望能为远在前线的将士们送去一丝温暖。家家户户,虽然心中惶恐,但也纷纷在家中设坛祈福,愿战事早日平息,亲人平安归来。
新年将至,本该是合家团圆、欢庆之时,但在大楚,这个新年被一层淡淡的哀伤与不确定所笼罩。夜幕降临,东都城的烟花虽依旧绚烂,但每一声爆响似乎都在提醒着人们,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而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东都城的人们在不安中寻找着彼此的慰藉,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能带来和平与希望的曙光。
东都朱雀大街上,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微光,行人纷纷避让,只见一匹汗涔涔的快马疾驰而至,马蹄声急促而有力,直冲皇城方向。皇城内燕王杨敢端坐在大殿上,他的前面是一座巨大的沙盘,他的面容严峻,眉宇间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他身上的战甲在夕阳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硬仗。
自接到北疆战败的第一封急报以来,燕王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军事部署中。朝廷深知,雁门关一旦失守,意味着北疆门户洞开,草原铁骑将长驱直入,威胁到帝国的腹地。因此,一系列紧急而周密的军事安排紧锣密鼓地展开。
首先,朝廷迅速调集北疆所有可用之兵,分为两路进发。齐王,以英勇善战著称,被委以重任,亲率精锐部队沿北线急速北上,寻找在前线战败的大楚皇帝杨玄,意在稳固朝廷,安定民心。与此同时,燕王世子杨嗣继则被任命为另一路大军的统帅,麾下集合了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等六卫的精英,共计九万精兵,他们将星夜兼程,北向驰援雁门关,与当地四州守军汇合,形成一股十五万大军的强大力量,准备与鞑靼人正面交锋。
燕王亲自监督着大军的集结与出发,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一战。为此,他不仅要求各部将领务必保持通讯畅通,以便随时调度,还特别强调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确保粮草充足,伤病及时救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雁门关的防御力量。
此外,燕王还秘密联络周边盟友,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援助,以备不时之需。在东都,他更是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情报队伍,密切关注敌情变化,以便做出快速反应。
在这紧张而有序的部署背后,是燕王杨敢对国家深沉的责任感和坚定的决心。他明白,这一战,不仅是为了保卫家园,更是为了维护大楚的尊严与荣耀。随着快马的疾驰,一场关乎国运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而东都城内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贵贱,都以各自的方式,默默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此时安静的皇城内突然被一声高喊打破了,“报!齐王殿下急报!”只见一名骑兵翻身下马,朝宫门跑去。两边的皇城守卫见状,立即上前结果急报,想大殿方向跑去。此刻,大殿能都是都是给部门衙门的主官,其中中间位置的就是燕王杨敢,在他下手位的就是大楚左丞相宋涟,在宋涟旁边的是兵部尚书左光地,以及兵部的诸多侍郎,此刻都围在大殿的沙盘边
“殿下,目前从前线传来的消息,目前雁门关暂时还没有被鞑靼人攻破,但是要是援军在迟迟不到,只怕雁门关守军支撑不了多久”左光地对杨敢说到,杨敢听着心中轻叹了一口气,雁门关没有丢失,就代表北疆暂时可控,北疆可控则代表大楚可以暂时安稳。
“左相,目前援军的准备的怎么样?并州军目前到达哪里,还需要多久才能达到雁门?还有东都的援军的,世子那边是否已经准备妥当?”杨敢听完左光地的奏报后问到。
“回殿下,目前根据最新的的军报,并州军的前锋已经距离雁门大约还有一百五十里,预计可以在两日内到达雁门,只是目前鞑靼大军正在猛攻雁门关,目前雁门守军不知能否守住。同时,马邑,定襄,涿郡等北疆诸郡也都传信求援,目前幽州,并州,冀州三州已经开始坚壁清野,同时征调民勇,以防雁门关破后,鞑靼人大军南下,只是·····”左关地说道最后,有些犹豫的说道。
“左相只是什么?但说无妨,此时也没有更糟的情况了。”杨敢催促着说道
“是,殿下,目前三州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严重不足,因陛下亲征,所以整个北疆府兵几乎倾巢而出,除去驻守州府的守军,短时间征调的大多数都是乡勇,还需要一些时日训练以熟悉战阵之事,如果雁门守军没能抵住鞑靼人的进攻,恐怕这些仓促征召的乡勇也抵御不了多久的时间”左光地忧虑的说道。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下大楚的兵制,大楚立国二百余年,结合前朝禁军制度同时为了控制庞大的帝国疆域,因此设立府兵制度。所有的军士都有自己土地,而军士则有着守土卫国之则,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农闲时候则集中训练,负责维持地方安稳。于此同时,大楚朝廷同步设立十六卫,这十六卫则可以说是整个大楚的精锐,十六卫的士兵从天下府兵中择优轮换进京宿卫东都,也可以说这十六卫就是整个大楚的军力全部,也是野战的主力部队。但是经过这百年的时光,地方的府兵早已荒废,整个大楚可以说也就东都的十六卫还保持着相当的战力。
听着左光地的话,杨敢也是一声轻叹,他又何尝不知道呢,目前整个大楚虽然明面上还是富有四海,国富民强,可实际上已经是千疮百孔,地方税负送达朝廷的正常逐年萎缩,加上今年夏季整个江南遭受水患,整个江南的赋税是不能指望了,然后陛下又北征鞑靼人。整个大楚已经岌岌可危。
“先不说这些,现在最主要的是抵挡鞑靼人的南下,鞑靼人一但南下,那整个北疆都将永无宁日。”杨敢此时说道
就在众人交谈之际,大殿外传一声高呼“报!齐王殿下急报!陛下找到了!目前已到东都城外三十里!”杨敢此时听到殿外所喊急忙跑出殿外。
“你说什么!再说一边,陛下找到了?陛下现在御体如何?可否有受伤?”杨敢急忙问到
“启禀燕王殿下,齐王殿率军,从东都一路向北,在汾水旁发现陛下行宫一行。目前陛下无碍,只是收到了惊吓,目前太医已经为陛下诊治。随后齐王殿下率军护卫陛下已经到达东都城外三十里。”通信的士兵的急忙说道。
“好!好!好!,本王立即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陛下”说完杨敢就大步朝宫外走去。只是此刻左光地看着离去的燕王,又看了一眼身后大殿正中的龙椅,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但是随后还是随着百官的步伐一起前往迎接当今大楚天子。
燕王杨敢带领着文武百官快步走出宫殿,众人神色各异,既有欣喜也有忧虑。他们穿过重重宫门沿着东都的主街往北城门而去,文物百官出城来到城门外宽阔的空地上。太阳正缓缓西沉,晚霞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给这庄重的场面增添了几分悲壮。
不一会儿,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出现在视野之中。为首的是齐王及其护卫,而在队伍中央,隐约可见一辆装饰华丽却略显破败的行宫车驾。当队伍逐渐靠近时,可以看到车驾上坐着的大楚皇帝,虽仍身着龙袍,但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恐和疲惫。
燕王杨敢和众官员连忙跪下,口中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云霄,掩盖了远处战败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