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纷绕绕的闹剧中,麟德元年的元旦很快就过去了。无非是火树银花、轻歌曼舞、美酒珍馐,看不尽的太平,赏不完的盛世。
这些李显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就算大明宫所有的灯火都点燃,也没有后世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一半亮。
李显觉得有意思的,反而是他好好利用过年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宫人和两位老师狠狠的发了一波奖金福利,实现了上辈子过年自己一直想做到但没做到的事情——大手大脚的发红包。
转眼间,元旦假期已经过去,从皇帝到百官都已经从节日的状态恢复过来,一个个班味十足。
早上凌晨五点,大明宫宫门开启。早已等候在建福门、望仙门外的文武百官骑马进入宫门,一路向北到御桥下马,步行到东西朝堂集合,然后在御史的引导下,依次走上龙尾道,进入含元殿参加大朝会。
李治在御座上坐定,群臣三拜山呼,开始坐定议事。对于这种大朝会,武媚娘此时还没资格上场,她只能参加在宣政殿举行的几日一次的常朝。
进入麟德二年,上至圣人下至百官对于这一年的发展规划早就十分明晰。接下来一整年,大唐的所有行为都将围绕一个中心工作运转,那就是——封禅!
在群臣队列前面的太子少师许敬宗率先起身,出列上奏:“封禅事大,需百官协力齐心。
自长孙无忌一案后,中台主官空缺至今。前又因上官仪一案,西台主官刘祥道罢相。如今三省长官中,只有东台主官在位。
臣恐中西台群龙无首,协调不力,沟通不畅,贻误大事。依唐律,三品以上官员任免需圣人专裁。臣请圣人早做决断。”
龙朔二年,也就是前年,李治改革百官诸司名称。李治和武则天是历史上有名的改名狂魔,喜欢改年号,前后改了十几个年号;改官名,把大唐中央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甚至是后宫的衙门和官职名称全部改为古称。还喜欢改典制规范、改礼仪习俗。
在这夫妻俩手下做事,记忆力不好可不行。比如这许敬宗所奏:中台就是尚书省,西台就是中书省,东台就是门下省。
许敬宗一开口,百官心就开始往下沉。此老儿号称朝堂搅屎棍,最喜欢兴风作浪、搬弄是非,自己好浑水摸鱼。
许敬宗虽然是文人出身,才华学识朝野公认,但是臭不要脸的作派也是朝野公认,全无文人风骨,举止轻浮、见利忘义。
读过的书都被他当作搬弄是非的工具,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对自己不利的,活的也能给你说死了。
手里那支笔,也被他当作示恩报仇的筹码,让他主修国史,关系好的,就往好了写,关系不好的,就往坏了写。
也就是唐朝还没有“斯文败类”这个词,如果有,那肯定和许敬宗深度绑定。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凭借着站队拉踩,硬是在李治这里成为了唯二的三品以上实职宰相,另一个是如今唯一幸存的顾命大臣、司空李勣。
因为几番政治清洗,高级官员空缺,导致朝堂权力失衡、运转不畅,这是正事,及时补充官员也是正论,但由许敬宗提出,好事也变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