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教授摆了摆手,敲了敲话筒,台下掌声再次消失。
卢教授道:“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医人,真的听懂了李憬同学刚才的讲解。
说老实话,我也没有完全听懂,但我知道,李憬同学讲的非常有道理,理论结合实践,完全可以用于临床,绝非纸上谈兵,更非空口白话,值得大家去深入研究。
在当今社会,中医正逐渐崛起,展现出蓬勃的希望。
我们看到中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医诊室里,挤满了前来寻求治疗的患者。古老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患者缓解病痛,带来健康的希望。
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中医的崛起,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医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而中医药要真正崛起、长盛不衰,需要的是更多崛起的年轻中医人,这也是老一辈中医人,最殷切的期待。
今天,我很高兴。
我发现了不一样的知识层面,我看到了更多崛起有为的后起之秀,我感受到了中医的星星之火,必将燎原的趋势。
三行人必有我师,古人诚不欺我也。现在,有请李憬同学,接着分享、传授他的心得与医术。”
“啪啪啪.........啪啪啪!”
此时,没有谁带头,众人自发的鼓掌,非常热烈,非常用心,除了某些心怀不轨之人。
“大家请安静,掌声,请留在下一个阶段,选择请李憬同学继续。”
李憬看了一眼卢教授,接着道:“既然大家垂爱,我多说几句。”
“中医治病,不管是用药,还是用针,都是首分阴阳,接着是寒热虚实表里,也就是常说的八纲辨证。
在此,我想说说四气五味的用药与简单辩证之法,依然以肝不藏魂为例。
比如最简单的脉法,脉弦,可定为肝阴盛;脉弱软,可定为肝虚。
肝虚时,是藏血不及,用它恶的味(辛)为主;肝实时,是藏血太过,用它喜欢的味(酸)为主。
也就是说,虚,怕什么,给什么味;实,喜欢什么,给什么味。
肝实(血瘀),脉弦,藏血太过,统血不及,喜酸药,就用酸药去推动,让血变成气。
血虚(气滞),脉松,藏血不及,统血太过,怕辛药,就用辛药。
气大伤肝,说的是肺气大伤肝,金克木,金气越大,血会越虚,导致统血太过,藏血不及。
木克土,如果木不克土,就会肝阳上亢;克太过,就会血瘀;相生太过,就会血虚,要么气滞,要么阳亢。
肝阳上亢,用金辛克/压制、火苦耗。
升发不及,就会血瘀,上寒下热、上虚下实,可用一苦一辛,或两苦一辛(六合汤+苦辛,一推一拉,苦去耗,再给肺一点力量去克/压制肝)。
再比如,左关浮强:说明是升太过,是被堵,去掉酸苦,以辛咸甘为主,配合五平汤。
左关沉强:说明是降太过,是被克,去掉酸辛,以甘苦咸为主,配合六合汤。”
李憬看了看周围迷茫的眼神,知道自己说的东西,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听懂,毕竟这些东西,源自于十几年后、一位民间中医老师的临床研究结果。
正想改变思路,换一个简单的。
此时,有人举手。
工作人员见卢教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快速跑步,递出话筒。
举手人接过话筒道:“李憬同学你好,虽然我听不懂,但我觉得你说的非常有意思。
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同学给一个组方,让我们可以通过临床去运用,先模仿借鉴,临床有效后,去找到组方的规律,不知道可否?”
“啪啪啪.........啪啪啪!”
“李憬同学,我们听得云里雾里,请同学给一个实用的组方。”
卢教授敲了敲话筒道:“李憬同学,你觉得怎样?如果可以,就以你刚才说的,儿童不长个、胃口差,可否?”
李憬没有拒绝:“好的,那我就以这个为例,大家遇到后,可以去尝试,基础方就三味药,佛手3-5克,独活5-8克,当归5-8克.
不要用传统的煎煮法,在此,我们需要的是气与味,不需要其中的药性,不可久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可能就会把不需要的性味、药性煮出来,反而不好,甚至是无效。
先浸泡10-30分钟,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煮15分钟,把余下汤液200-300毫升倒出,分2-3次温服。”
“效果怎么样?”有人大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