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接下了几个人一年半,都不一定能完成的工程,并紧锣密鼓地准备齐全两套工具。紧接着叫大哥搬来一根近五米长的杉木,放在木马上给大哥来一次现场教学。
当时我也在专注地听,父亲将新装的四把锯子用途说了一遍。第一把锯齿较粗的而且锯齿正的叫正齿,专门用以锯断木头。第二把锯齿斜向一边叫扦齿,专用于做家私锯笋头的。第三把较细的,也是做家私用于锯断多余的笋头的。第四把是线锯专用于锯圆孔的,锯子用途介绍完之后。
叫大哥拿正齿锯子把那根木头锯齐,将进行观察这根长木头。如果木头弯度很大,就放弃做行条。另作他用,因做行条要有四米半以上的长度。如果很直那就用墨斗弹好线,首先从锯齐的木头这边吊好墨线。
再到那一头也吊好墨线,然后从头至尾放出墨斗线。此时你已经走到木头的尾处,紧贴刚吊好的墨线。再拿住墨斗线,拉起往木头身上弹,就形成一道明显的墨线。
然后再将木头翻身,弹出对应的墨线。此时用手斧劈掉,墨线外的多余部分。这种方式在弹线前,就要认真观察好木头。怎样才能去掉最小部分,剩余最大的利用价值,做到这一点才会被称为好木匠。
然后父亲拿起手斧,双手轻轻劈去墨外的多余部分。父亲要求做这种木料,手斧过后的表面也要显得平滑。切忌出现凹凸不平,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父亲将手斧交给大哥,让他来一次预习。刚做了几十公分,父亲叫停查看。父亲很激动地说出,这才是我的儿子。叫大哥继续把那根木头做好,大哥很快把那根木头做好,得到父亲的高度评价。
紧接着又叫大哥搬来一根,很粗的木头放在本马上。这一根木头很结实很老,头尾大小都差不多,父亲说这种木,很适合介木板做门之类。首先要学会因材施用,这次是学介板前弹墨线,看你用木板的所要厚度而定。
例如此木直径三十公分,就先从木头以半径开始分。以两厘米厚度用角尺,一一划分并划好直线。两头都一样划好线,此时不能移动木头。否则将会有很大的误差,紧跟着弹墨线。
其实弹墨线的工具叫墨斗,据历史记载很多木匠工具,都是鲁班先师发明的。就这种墨斗很难描述清楚,它的内部有个木轮。木轮绕满了线,那这种线和补鞋做鞋用的线那么粗,整一条线拉尽了有六米以上。线头上有一种带尖的器具,栓紧线头往木头上用力钻进去,就固定在木头上。
线从木轮拉出时,要经过装有墨汁的地方,线上就染上墨。这样从固定一方走到尾,将尾处墨线紧贴你划好的线,再拉起墨线一弹。就形成一条人工无法画成的直线,墨斗就一秒钟就弹出了绝对准确的直线。
大哥很快就理解了这一要求,也从头到尾操作了一遍,父亲看着也表示基本合格。这是木工最基础的做法,从小事做起基本会动手。也就不会被人看到说,你是来吃闲饭的就行了。
功夫自然会越学越精,技术一定会越做越高。当时我也全神贯注在听,我在想这些功夫直来直去。大哥是学霸型高中毕业生,做这些本身就是大材小用。只不过无奈小人何,委屈求全罢了。
很多时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从某个人的地位论高低贵贱。父亲就四十元一个月工资,在当时的社会平均收入就算中等了,但他辞职不干。
现在吃喝烟酒茶东家全包了,月工资九十元。那算是高薪阶层了,还好当年的社会没有贪官。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大哥,也会心情好受一点,也不再耿耿于怀那升学的事了。
那一年农民的生活,又比上一年好了很多,最基本的也就是粮食。再也不会饿得死去活来,那一年过年的年糕全都是糯米做的了。
特别是我们生产队的社员,没有听到叫苦的声了。每一个角落听到的都是欢声笑语,我们这个生产队开会娱乐。谈笑风生都集中到‘广裕楼’大门口。当时整个队一共才三栋屋,吃了晚饭后都会集中在那里说说笑笑。
当时有个初中毕业在家的叔叔,他会拉二胡还会吹笛子,那时我大哥也会弹三弦。还有一个叔叔也会拉二胡,他们经常会在大门边合奏可热闹了。
但是只剩下一个叔叔在家,那时候我和那个小我一岁的弟弟,也学了一年多二胡,时迁也会吹笛子了。我们为了热闹气氛,那个叔叔叫我三个和他合起来演奏。我想自己会一点,能多合奏会进步更快。
这些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曲子,如过江龙、旱天雷、和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我们四个合奏起来还是有点样子。那个叔叔说多合奏就会越练越熟,技巧上也会提高得更快。从那时起我们几个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那里热闹一番才舒服。
就在这个圈子里我们三个轮着学,我们两个也学会了吹笛子,时迁也学会了拉二胡。这两种乐器说学会了也只是学到了皮毛,深究起来每一种乐器学精到真正的会。学问可大了,我们在那里弄了三年,也只学会拉三到四种调,这些乐器各有七种调。
当你拿到新谱,你一看就知道要用什么调去吹或拉。而且还要结合演唱者的,声音、声色、声调、去配合到底适合哪种调。有些歌谱上半段用这种调,下半段又突然换调,因这样才会结合得更完美。
当然音乐、跟声乐、的关系有着很深奥的学问,我们对这些也只是玩得开心找点乐聚而已。也为自己人多增加点喜庆,从而解除一些烦恼,多增加一分生产的干劲就行。我们用这些方式,去赞美幸福的新生活。所以我们生产队的,欢声笑语也是由此而来,人人快乐的心情亦由此倍增。
我们生产队劳动力很灵活地安排,有能力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找工作。只要你有能力,一个月交十二块钱给生产队,你就可以外出做工。上交给生产队的钱按同等劳动力,折算回相应的工分。工分参与生产队的分红,和粮食分配。
那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七八个人走出去,每个月生产队增加了,差不多一百块钱的现金收入。给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动力,加上我们生产队人多地少,农田工夫剩下的人就能轻松做好。这才叫农副业两不误,这才适合灵活经营的措施。这样的灵活经营的小集体,哪有不红红火火的道理。
所以我们生产队,随时都有现金买化肥农药。水稻肯定产量比别队高很多,粮食水平大哥说超过了六十斤。大哥说这个能人就是七叔,七叔还有一条规矩,这么高的粮食水平,任何人都不能往外说。
生产队的分配方案只能做四十斤左右,只能这样稳性生存,才不会招蜂引蝶。七叔在公社信用社上班,很多信息他才听得到。特别是有化肥指标,很多生产队上级正常分配都无钱购买。
七叔知道了这种好事,他马上都买好了才通知大家去挑回来。所以七叔将大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来办,从不计报酬。七叔带领社员挖深井解决了饮水安全,又在全队人洗衣服的河边,用水泥筑起了一大块平整的地板。给人们洗衣服增加不知多少的方便,我们也永远记住七叔的功劳。
我大哥经过简单的上岗前的预习,再过几天也就准备上岗了,因为师傅就是自己的父亲。加上这一座新屋全部都是新材料,备好这一座新屋的所有材料。加上在土建方面也事事参与其中,他这里就是大哥最好的实验场。
东家也没人管你只要自己努力去学,整一间屋哪一种料多少。全面做好记录,以便下一步的预算做准备。相信他也一定会这样做,还相信他将超越父亲成为一代建筑名师。
他是知识型的学徒,因木工活就是眼见功夫,整座屋的布局尺寸有例可照。所以他做好这一栋屋,也就离出师不远了。这是父母的期待,是兄弟姊妹全家人的渴望。
正月十六这一天,母亲起得很早为全家人做好了早饭。其中最有特色的糖水荷包蛋,每人一碗每碗两个。此内涵深意,是从今天起的生活,就会甜甜蜜蜜、春春光光、好事成双之意。
今天是好日子,父亲和大哥第一天上新工地,我和姐姐弟弟新学期也开学了。桌上还有刚蒸好的发糕,这些食品都存在着丰富的内涵。
一家人也很快就吃饱了,因定好了出发时间,父亲和他工友约好了会合地点。姐姐帮大哥挑起两套工具箱,父亲和大哥也出发了。此次工地从街上计起,据说还有七公里路程也不算远。姐姐挑到学校附近,也就交给大哥了。不过这一担工具也才几十斤,大哥也会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