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乌龟一样的釜山防御线(1 / 2)大明:从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开始首页

倭寇没疯!真的!

在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修建这么多防御工事,纯粹是逼不得已。

在整个壬辰倭乱期间,李朝官军算是光腚拉磨、转圈丢人。

唯有李舜臣指挥的李朝水师成为难得的亮点,这也是另一个时空的后世,南棒将其奉为“军神”的由来。

李舜臣字汝谐,今年四十九,武举出身,一直当的都是芝麻绿豆小官。

他的举主不是旁人,正是如今李朝最大的权臣柳成龙。

在举国哀鸿之际,李舜臣以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的职务,领着残存的水师出战。

去年八月更是打出了“闲山岛大捷”,一举击毁倭船近百。

众所周知,所谓的倭军水师,其实就是倭岛沿海半商半盗之海贼,七拼八凑而成。

连倭军步卒都瞧不起这帮“马鹿”,和半岛陆地上倭军一路砍瓜切菜不同,海贼们被李舜臣打的望风而逃。

但也仅限李舜臣而已,李朝其他几支水师摇旗呐喊还凑合,动真格时压根指望不上。

李舜臣指挥的这支水师,在整个战争期间表现极其活跃。

最嚣张时,曾经一度攻进“守备森严”的釜山港。

这可就要了倭军亲命了,十几万倭军的物资都是从名护屋港运抵这里,再分发到各个军团。

这要是出了事,倭军等于就断了后路,等待它们的必然是不战自溃。

倭国太阁丰臣秀吉非常清楚,自家海贼众们都是什么八嘎德行。

指望它们海战获胜,还不如指望天照大婶儿显灵,更靠谱一点。

文禄元年十一月初十,鉴于海路受到严重威胁,“老猴子”憋屈的向“贱岳七本枪”之一,水军大将脇坂安治下达避战令。

“避免与李朝水军交战,停止海战坚守陆上城池”。

(见《脇坂文书》)。

为应对李舜臣麾下水师的骚扰袭击,确保釜山港到对马岛的海上运输线安全。

倭军首先在巨济岛以及熊川修筑“倭城”,以为釜山港之屏障,防御李舜臣水师进出“见乃梁海峡”以东。

倭军正式开工修筑釜山防御线,起初只是为了对海防御。

这不是年初大明东征军杀过鸭绿江,刚登场就打出个“平壤大捷”来。

在确认大明帝国已经参战的情况下,倭军水师简直一日三惊。

和陆军马鹿不同,它们是领教过天朝大福船威力的。

相比倭军海上棺材一样的“安宅船”,以及好不到哪里去的李朝“板屋船”。

明军的水师要是参战,别说火炮了,就是直接撞都能把倭军海贼们全送去海底啃砂子。

“老猴子”也很无奈,捏着鼻子再次下令:

“为防止明虏水师进攻釜山港,立即在釜山沿线筑御仕置之城”。

随着明军大踏步前进,釜山防御线的整体修筑工程,越修越大。

其中修筑“本城”十一所、端城(支城)七所,合计“御仕置之城”十八所。

这里并没包括李朝原有的城防工事,纯粹是新建的倭式城堡。

累死、病死、打死的李朝奴隶,无分男女老幼、数以十万计。

倭式城堡和明式城池压根不是一回事,天朝的城池哪怕是边境卫所城寨,都会非常注重保护城内百姓生存。

而倭式城堡从来不管百姓死活,是纯粹的战争堡垒。

以天守阁、橹、门、曲轮、土垒等犬牙交错的防御设施组成,“本丸、二之丸、三之丸”这种“三层曲轮”为典型。

修建之初,就考虑过被敌军攻破第一道防线后,依次防御的城内作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