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大明文化(1 / 2)破壁大明,重塑时代首页

朱元璋突然觉得自己的大孙就是只白眼狼,“你就非要找这个人吗?你不知道这样会让咱不高兴吗?”

在得知明宣部的第一任主编居然是罗贯中后,朱元璋就气呼呼地拉着自己的好大儿,冲到了朱雄英住的小院里来了。

朱雄英谄媚地一笑,“人家罗先生都近七十岁了,而且也蜕变成文学家了,您又何必这么在意呢?再说了,张士诚也嗝屁多少年了,您这个样子,会让人误会您对张士诚念念不忘的。”

“臭小子,找抽是吧。”

看见爷爷抬起的大脚,朱雄英一个闪身就躲到了自己老爹的身后。

朱标失笑,把他拉到了身前,语气略带责备地说道,“雄英,你这次的做法真的欠考虑。到现在为止,江南一带的百姓都还怀念着张逆,还怀念北元了。”

“是你告诉咱的,这个报纸是用来抓住文化定义权的。”朱元璋接话道,“你现在让这个张士诚的旧臣来管理报纸,那他得怎么定义咱去!”

“爷爷,爹,如果罗先生真的怀念张士诚,他当初又为什么会早早的离开呢?”朱雄英解释道。“张士诚此人从始至终都是个守户之犬,完全没有君王的器量,在这一点上,我相信罗先生是看清楚了的。”

“哼!”朱元璋还是不满,“若此人和江南一带的文人勾结呢?”

“先不说罗先生会不会这样做,就算会,他也只是通俗文学版面的主编,又不是整个《明报》的总编。”朱雄英强调道。

“你就这么想用他?”朱元璋问。

“爷爷,人家的书以后是要名垂青史的!”朱雄英两眼放光,“知道四大名著的含金量吗?《三国》,《水浒》,《西游》,藏秘……呸,《红楼》。”

“要不是后两本的作者我隔着时空抓不过来,你孙子我高低得让洪武年间就把这四大名著凑齐了。爷爷,这可是宣扬您包容大度,宣传洪武朝文化昌盛的重要佐证哦!”

莫名间,朱元璋有些心动了。“咱洪武朝还有哪些,嗯,你口中说的文学家。”

朱雄英尴尬的一笑,毕竟他就只知道这一个还活着的文学家而已。

施耐庵早在洪武三年就去世了。至于什么宋濂,高启,刘基现在也都没了,而且这几人也不一定是走通俗文学这一挂的。朱雄英还忍不住去想,宋濂搞不好还是自己老爹和爷爷之间的敏感词了。

见大孙这副表情,朱元璋就大致明白了个七八分,随即抬手就赏了一个脑瓜崩,“让你在未来不好好读书,现在连个能用的人都找不到。”

朱雄英对此是无法反驳的。

可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一点上朱雄英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如果他学过相关知识,就会知道大明初期的文学发展其实是呈滑坡态势的。主要原因自然还是老朱同志的高压统治,和程朱理学的大范围传播。

整个大明的文学发展基本被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洪武至成化年间,这段时期,除了元末明初的《三国》,《水浒》这种代表性的小说和宋濂这样的元末文人之外,剩下的就是“三杨”的台阁体和朱有墩那种以大团圆为主的喜庆戏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