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小青峰,浑浑噩噩了残生。”
唐国青州永安县小青山脚小青山村村口,阔别二十年又落魄回村的秀才王一中喃喃自语。
去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归来时已是失魂落魄、心力憔悴的瞒珊老者。二十年前他是永安县的头名秀才,人人口中的文曲星,毅然孤身奔赴青州长乐学宫一窥广阔天地。
但是学海无涯,且前赴后继者不断,井中星难逾海中月,二十年难得一举人功名。心如死灰之后终于选择离开青州城繁华之地,回到小山村了此残生。
离去已有二十余载,但当年的老村长犹在,王一中也不过四十有二,却是比已到古稀之年的老村长还要老。
“回来就好,正好村子里之前的先生已经过世了,你正好接替以谋生。凡事要看开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永安县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举人了,你是咱小青山村唯一一个有秀才功名的人,这一辈不行就努力扶持下一辈的人。让吾儿给你安排一门亲事,也好为你家延续香火,这么多年却是耽搁了些。”
老村长已到古稀之年,也是王一中家族长辈,处事公正多有贤明,早些年间更是对王一中多有恩情。王一中父母早年病死,家境贫寒,只有王一中这一个幼子,但是颇具聪慧。幸得老村长扶持,这才有所作为。
“唉,还是让老村长失望了。”
这也是王一中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二十年过去,老村长依旧记得他的样貌。王一中虽失落却也不至于疯疯癫癫心生死志,回村后的一切任由老村长安排。
王一中家中常年无人居住早已破落,在村人帮衬收拾一番之后尚可居住。又去祭拜了父母,王一中来到了位于村子中心的山神庙中。
山神雕像已经有些模糊,但是香火不绝,山神庙是村子里最好最大的建筑,除了主殿之外还有两个偏殿。一殿藏书,一殿育人。
书殿中藏着整个小青山村所有族谱名册和集资收购而来的启蒙书籍,虽书页泛黄年代久远,但保管妥当并无损坏。
学殿则是村中幼童启蒙学习的地方,讲台上有一块巨大的白色石板,台下是四十个草垫及沙盘。
王一中不由的回忆起以前坐在这里启蒙识字的时候,可惜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
第二天一早便有人敲响了王一中的家门,王一中还以为是村长王一鸣,没想到却是赵姓的两个小辈。
赵石与何花也是村子里的村民,辈分上比王一中小一辈,两人于年前成婚,不久前刚刚诞生一子,但是还未取名,昨天来帮衬收拾屋子的就有赵石。
赵石夫妇看起来憨厚,但是却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机灵。
“中叔,您这刚回来,家里肯定还缺点东西,侄儿这给您送点吃食,这都是自己种的。我家就在您家隔壁,有啥事您直接开口说一声,您这家中还要打扫一下,我特意让我婆姨过来帮您打扫一下。”
王一中没有拒绝赵石的好意,道谢之后便将两人邀请进屋。
赵石带来的不仅有生食,也有早上刚做好的熟食,一碗热气腾腾的粟米粥。
王一中见何花怀中有一婴儿,便向赵石开口问道:“这是你孩儿?多大了?叫什么?”
赵石笑着说道:“这是我儿,已有三十六天,但是我这蠢笨的脑袋还没有想好叫什么名字。中叔您有文化,不如请您帮孩子去一个名字吧!”
王一中心中思索一番,赵石父母今年病逝,赵石虽识得几个字,但是却不精于此。又是有恩的亲近友邻,自己也是长辈,既已开口,没有拒绝的道理。
王一中沉思之后说道:“这是我回村后见到了第一个幼童,做长辈的都希望下一代能读书成才,做个有志之士,然士不可不弘毅。你姓赵,这孩子不如就叫赵毅吧。希望他能读书成才,做个有毅力之人。”
赵石赶紧说道:“谢中叔赐名!”
就这般赵石之子取名赵毅,平时王一中前往山神庙履行先生之职,家中有赵石夫妇诸多帮衬。即便三天后王一中与村中寡妇成亲之后也是如此,两家多有往来。
春去秋来,已经过去四年时间。老村长于前年病逝,弥留之际有感愧对王一中,便想让孙子过继一个给王一中延续香火。
只因三年之中,王一中妻子并无怀孕现象。
王一中也明白以自己的情况,老村长也不可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妙龄少女,也不知是谁的问题,所以才没有子嗣。
老村长对王一中恩重如山,王一中自是感激却也拒绝了老村长的心意。
在老村长去世之后,以亲子之名为老村长守灵。
赵毅已有四岁,长得俊俏可爱,但是性格腼腆,却灵性极高,颇有读书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