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信息(1 / 2)存在临界首页

并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也没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

声音再次响起:

“把手放上去吧郗宁,我会让你看到答案。”

我将信将疑的把手放在了白色石膏像一般的“黎队”身上。

一个似乎是教室的画面进入我的脑海,画面视角的主人似乎是站在讲台上。

面对着一排排模糊了面孔的学生,这个场景便占据了画面的全部,因为视角的主人就是这样直直地面对他们。

接着声音随之响起:

“我是012届A系的学员黎世卯,在导师到来之前,我先为各位讲解一下基础常识。”

“各位,你们了解过马克思唯物主义吗?”

“和朴素唯物主义不同,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先天存在的,人们只不过认知、利用和改造了物质,在这之前,物质本就是存在的。但马克思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认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独断论,本质上还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认为,是人的实践赋予了物质作为物质的存在和意义,在这之前,物质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实践并非是指研究,而是指一种感性的,对事物人化的过程。而物质也并非朴素唯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感性的、人化的。

物质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存在和意义,而人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精神。所以不存在物质先于精神还是精神先于物质的问题——因为实践先于物质和精神。

那么问题来了,物质在被实践赋予存在和意义之前,那个不存在也不具备意义的状态,到底是什么?”

我被这些话糊了一脸,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而脑海中的声音已经接着讲了。

“不,各位,我没有想说什么,”高瘦男人像是笑了,“我只是踩在了先贤的肩膀上——答案是噩梦,它是一种覆盖表界和其他深层区域的效益性事物的总称,覆盖了94%的现实世界。

噩梦无法被常规意义上观测,但是它带有因‘观测’而区分现实虚幻的特性。想要理解这个,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存在感,和不稳定性。

存在感是现实所需要的根基,以此与噩梦进行对抗,而不稳定性则大体上可以理解为是存在感的反面,虽然实际上并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的实践,其实就是通过这两者把现实和虚幻区分开来的过程,‘实践’与‘观测’在这一层面上是交叉的。”

看着脑海中的画面,听着这黎世卯的讲述,我大为震撼,便决定暂时不去想其他,专心听完。

在画面中是一张张模糊了特征的脸庞正襟危坐,他的声音接着讲到:

“说完理论根基,接下来要讲的就是一些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可靠规律。

首先是关于存在感,现实只有存在感大于噩梦才能一直保持存在。个人方面,当一个人的存在感低于一定程度,便会成为幻象;而存在感高于一定程度,不会发生任何事情,只是被虚幻覆盖的可能性会降低。

梦魇的存在感越高,能力则越强,反之越弱。关于梦魇效应的常识,待会儿会讲到。

接下来是关于噩梦学基本理论的常识,这个也包括之前提到的关于噩梦的部分。除之前提到的信息与特点以外以外,噩梦有深度之分:

一般认为,-1~-5,被称为表层,噩梦效应会随着深度加深逐渐体现,其中-1~-3也称为弗洛斯层,-4和-5也称为耶伦层。

表层相对于现实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大致与一切现实平行,甚至可以说不分彼此,只是平时一般被现实覆盖,在局部,可能会伴随着噩梦效应的体现而覆盖现实。

里层的位置不固定,代指被噩梦塌陷而出现的夹层区域,普通人无法正常进入,深度为-6~-17,在这里噩梦效应将会完全体现。其中-6~-8也称为古德亚恩层,-9和-10也称为海恩格姆层,-11也称佐由层,-12~-17也称丕定层。

里层会游荡着一些无主的噩梦造物,多为人类想象中的幻想生物的形象或者混沌状。大部分噩梦造物无攻击性,前提是不触犯某些可能的规则或特性,被噩梦造物撕碎后只会造成精神重创,次数过多之后会脑死亡。部分强大的梦魇可以操纵里层的构造。

深层的深度是-18以下,无法得知具体深度有多大,已知的最大深度为-29,深层也称死区。

深层的情况完全未知,只知晓那里幻象完全替代现实,进入后哪怕离开,都可能只是完全的假象,在突然哪天莫名其妙地再次回到深层。无法探索,不允许被进入,一旦有人进入立即抛弃,并抹除其外界痕迹。

各位如果觉得自己有天赋,可以自行选修噩梦学相关的专业课程。”

“然后是噩梦效益四大定律:

第一,当‘观测’的‘存在感’低于‘不稳定性’的2/3,则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会被完全混淆,无法确定眼前的事物是否能维持和保证如今的结果。

第二,当‘存在感’与‘不稳定性’对等时,则处于幻象与现实共存状态,一切幻象中出现的事物,发生的事件,在现实中都可以出现对应,一般为表层区域,但一旦有强大的梦魇,平衡会被局部打破。

第三,当‘存在感’大于‘不稳定性’的时候,仍然为幻象与现实的共存状态,但发生的一切都会作为现实的结果存在下去,梦魇除非存在感极其强大,否则无法存在下去。

第四,‘存在感’与‘不稳定性’是有自身立场的,立场平衡的变换倾斜会造成未知的恶果。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一般用存在绝对值来表示现实的存在感与不稳定性的比值,将存在绝对值k划定在0~3,令混淆点k?≥2,令平衡值k?=1.5,由于一般情况下现实的存在感大于不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不将其纳入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