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道:“我穿越过来时就在桥上,然后就被陛下带来了这里,不曾去铁路两端,哪里知道它有多长?”
朱元璋沉吟着道,“这铁路既与跨江大桥相连,刘公子应该知其首尾原本各在何处吧?”
刘宽不禁目光古怪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心道:老朱,你好贪啊,居然想要与长江大桥相连的整条铁路!
这话他当然不会说出来。
他道:“后世铁路极多,可谓四通八达,向西可至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更西边的欧洲,向东则可达如今的野人女真部。”
“向北则可至北冰洋,向南则达琼州岛,便是乌斯藏那样的高原绝地,都修通了铁路。”
“可以说,后世铁路要比大明如今的官道都长许多倍。而与这座长江大桥相连的铁路也有好几条,可通往各处,我如何能猜到其首尾在哪里?”
朱元璋听出刘宽话语中有炫耀后世铁路四通八达的意思,但仍感到惊讶。
大明如今官道其实不少,但大多数都是承自之前各个朝代的。
有的官道甚至承自秦朝时的直道。
大明开国这些年,实际修筑的官道相当少。
即便如此,每次修筑官道,征发地方民夫,仍会弄得百姓哀怨。
因此,朱元璋实在难以想象后世如何能将铁路修到四极八方。
那铁路他出城时就去看过,上面除了石子、木料,还有上好的精铁。
若真如刘宽所讲,这后世单是修建铁路所用的精铁,恐怕都是一个极其骇人的数字!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直问:“修建铁路需要不少精铁吧?后世竟有如此多的精铁?”
刘宽笑道,“后世修建铁路用的确实都是钢材,铁路上的那种则称为铁轨、钢轨。而后世之所以能大修铁路,自然是因为钢铁的产量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后世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因为钢铁不止可以用来修筑铁路,铸造兵器,还能用于国家各个方面。”
朱元璋皱眉,“生产如此多的钢铁、修建如此多的铁路,岂不劳民伤财?”
“哈哈哈,”刘宽忍不住笑出了声,见朱元璋露出诧异之色,他才收住,道:“这就是陛下眼光被时代局限了——如果以大明如今的工业水平,想要大炼钢铁、大修铁路,确实会劳民伤财。”
“但是,后世科技发达、工业力量强大,无论是炼钢铁还是修铁路,大多都用机械,嗯,类似蒸汽机那种机械。”
“虽然也会用到不少人,但都是雇佣——国家给予他们工钱,靠这份工钱,工人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
“如此,不论是大炼钢铁,还是大修铁路,不仅不会劳民伤财,反而让百姓得到赚钱养家的机会,让百姓变得富裕。”
朱元璋依旧皱眉,质疑道:“如你所说,朝廷岂不是要拿出许多钱粮养那些工人?后世朝廷竟有这般富裕?”
刘宽道:“后世国家自然远比此时富裕,至于原因,还是我刚才所说的那八个字——科技发达,工业强大。”
“这里面的道理说起来我怕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眼下只能告诉陛下,若想大明强大,也需要发展科技和工业。”
“何谓‘科技’,又何谓‘工业’?”朱元璋追问。
“额···”
刘宽想要解说,却发现他记不住曾在网上度娘过的标准答案。让他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一时又概括不出来。
他想了想后,道:“如发明蒸汽机,然后以蒸汽机为核心发明出了火车、铁路,令交通运输比以前大为方便,这便是科技。”
“至于工业,如大明生产钢铁的铁场,属于冶炼工业;如纺织作坊则属于轻工业;如制造兵刃甲胄火铳的作坊,则称之为军工业。”
“其实大明这些场坊,称之为工业绝对是大大高估了,勉强能算个工业雏形。因为这些场坊的生产效率太低,而真正的工业,生产效率极高。”
“以钢铁生产为例,大明眼下便是十年、几十年生产的钢铁加起来,也未必有后世中国一天生产的钢铁多!”
“大明还属于农耕国家,后世中国则属于工业国家,而拥有强大生产能力便是工业国家的一大特征!”
虽然刘宽是信口而言,说得并不好,但朱元璋还是听得一脸震惊。
回过神,他想质疑刘宽故意夸大后世所谓的工业之力,却又觉得刘宽没这么做的必要。
于是他张了张口,终究没将质疑的话说出来。
不过,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也算明白过来,不论是科技、工业,还是后世的其他事情,都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反正他铁了心要将刘宽留在大明,为他所用,相关的事大可以后慢慢询问。
眼下还是问些实际的事比较好。
念及此处,朱元璋便问:“刘公子可会打造那火车?”
朱元璋想的是,既然这跨江大桥和铁路一起穿越到大明了。只要能有火车,这段铁路他就能用上。
若真的好用,日后大明也可以发展科技、工业,将铁路修建得更长。
如刘宽所描述的后世中国一般,铁路可达四极八方。
那样的话,朝廷对地方、边疆的掌控力必然更强,无论内忧还是外患,都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