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课文内容: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寓意:这篇课文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最初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等记录文字,到西汉用麻造纸,再到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过程展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尝试改进记录载体的历程。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使知识能够更方便地被记录、传播和保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让我们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感到自豪。
文文:“难怪有甲骨文这一说,甲骨文的由来是不是因为文字最初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呀?”
甲骨文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它是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商王在做很多事情(如祭祀、征战、狩猎等)之前,都会进行占卜,向鬼神询问吉凶。
他们使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作为占卜的工具。
占卜的时候,会先在甲骨的背面钻出一些小孔,然后用火烧这些小孔,甲骨的正面就会出现裂纹,占卜者会根据这些裂纹的形状来判断吉凶。
之后,人们会把占卜的内容、结果以及日期等信息用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
所以,文字最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相关的内容,这就是甲骨文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