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坤学得很认真,甚至找朱班长要了一个笔记本做笔记,眼前之人算得上是御厨了,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
做好了红烧肉,时间快到三点了。
两人都没来得及吃午饭,干脆借了朱班长的办公室,边吃边聊。
李兆坤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入嘴中,果然是无比鲜美:
“甜中带咸、咸中有辣、甜而不腻,难怪大家赞不绝口。”
陈儒明摆摆手:“李同志,你的这两道新菜也很不错。”
“是吗?”
“当然,你这两道菜堪称川菜典范,绝对受欢迎。”
李兆坤谦虚了两句,随后聊起了家常,对方身份敏感,有些事不能多问,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陈师傅,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我老家是鲁东掖县的,五六年才进京。”陈儒明回答道。
“那您是从哪学得厨艺?”
李兆坤继续问道。
陈儒明娓娓道来:“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们家有兄弟姐妹四个,生活比较贫穷,我九岁就要下地干活,人生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好在十二岁那年,我找到了一个机会,跟着一位在津门永安饭店打杂的老乡,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
“当时津门有很多外国租界,外国人多,吃西餐的也多,为了学门手艺,我选择进入了一家西餐馆,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欺负,这才学会了一身厨艺……”
李兆坤听完,不由得感慨道:
“您这真不容易,跟我们家老爷子有点像,他也是一个人到大城市谋生,有好几次差点没熬过来。”
陈儒明问了下李来贵的情况,忍不住连连点头:
“托教员同志的福,咱们穷苦老百姓终于得解放了,日子也有奔头了,家里不仅分到了土地,生活也没有以前艰难了,我也变成了首都饭店的一名厨师,第一次穿上崭新的制服。”
李兆坤连忙附和道:“陈师傅,您说得太对了,如果不是新社会,像你我这样的工农子弟,怕是一辈子都出不了头,一辈子被人压榨。”
“谁说不是呢?”
陈儒明脸上带着一抹崇拜。
紧接着,李兆坤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听到李兆坤有七个孩子要养,陈儒明当即提出可以帮李兆坤介绍个好点的单位,起码工资能高不少。
李兆坤没有任何犹豫,当场婉拒道:“陈师傅,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媳妇生前跟我说过,棉纺厂是她的第二个家,我要代替她坚守下去。”
“李师傅,您和您太太的这份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勉强你了。”陈儒明放弃了劝说。
“多谢理解,不过还是要跟您说声谢谢。”
李兆坤以茶代酒敬了对方一杯。
好险,差点卷入了漩涡之中,他连干部都不想当,更别说……
PS:感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