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飞仙镇(1 / 2)农门神断首页

三四十年过去秀山村有很大变化。

赵家大伯以及其长子早年皆先后过世。

村里记得赵书成的人,很少了。

若问村中年老之人便是记得赵家曾有个赵书成也不过说句惋惜的话依稀记得对方读书不错,别的就没了。

倒是从私塾曾经的同窗口中,得知赵书成跟其堂哥是有矛盾的根源在于属于赵书成的两亩地。作为赵书成读书的条件,那两亩地转给赵大伯,赵大伯供赵书成念私塾。本是协定好的之所以又起矛盾,在于早先没有约定时间。

赵书成读了三年想继续,但赵大伯不同意。

出事那天,赵书成跟大伯家的堂哥同路回家。

从柳林镇回秀山村要经过一条河,河面上架有一座陈旧的木桥。据赵堂哥说,赵书成边走边背书手里还拿着书,时不时看一眼,走上木桥的时候,赵书成没注意绊了脚慌乱中手里的书掉到河里,赵书成立刻去捞,结果整个儿人跌到水里,没一会儿就沉下去了。

没人怀疑这个说辞,一是书本珍贵,不论是谁弄丢了书,都是要捞的,二是秀山村的人都清楚赵书成爱读书,不少人知道他有边走边背书的习惯。

穆清彦则揣测,可能是这对堂兄弟起了争执,或许还有了肢体推搡,导致赵书成落水。亦或者,赵书成做了什么,使得他无法继续在赵家立足,只能顺势死遁。

为此,他特意搜集当年赵书成身边的人事变故。

然而并没有什么收获。

穆清彦调转方向,把目标放在改嫁的蔡母身上。蔡母改嫁后,又生了儿女,但赵书成也是她儿子,且真实身份也是蔡家子,母子二人能毫无联系?蔡家会对赵书成无动于衷?把人认回,蔡家肯定不敢,但暗中接济一二,不难。

赵书成对他的出身是否知情?若是知情,会如何反应?

这种不堪的出身,绝对是污点,足以毁掉赵书成所有努力和对未来的期许。

穆清彦不由得猜测,赵书成的死遁,是否于此有关?

可要真是因这个原因,就鲁莽的诈死背井离乡?

不可能。

除非后路已有安排。

穆清彦倒是想起一件事,早年流民多,那时朝廷还没有强制措施,流民们三五成群,十来个一伙儿,也是不弱的势力,若赵书成混入其中,自然能够借此掩护去其他地方,再利用流民落户的漏洞给自己重新安置身份。

但还是那句话,赵书成才十岁,须得有人接应。

蔡家?

看来,得围绕着蔡家来查一查。

另一边,真正的蔡骏驰,十六岁前的经历十分清晰明白。

蔡骏驰两三岁过继,先是在私塾读书,而后又去县城读书,直至十六岁时养父病故,他经举荐,去桐山书院求学。路途遥远,两年间没有回来,倒是托人带过书信。蔡骏驰寄书信很有规律,一年一封,都是在年底,顺带会有年礼,都是直接送到族老那里,便是外出游学也没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