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辰过去了,众人对”水击三千“这道压轴大菜兴致不减。
事前谁都没有想到今夜神隐聊斋会是如此开局。首先开讲故事的不是客人,而是神隐小馆的主人张铭。原本只是用来待客的一味茶、一道汤成了两个故事的主角。
张铭继续开讲,上回书已经道出了”北冥有鱼“的玄机,大家迫切等待”鲲化为鹏“的传奇。
其实烹制此汤的秘笈并不复杂,制汤的底料确实就是一只草鹅。整只鹅炖煮到脱骨入味用了整整三个时辰。而非同寻常的秘密就在只鹅的来历上。
在江城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似乎一切故事都与这潭忘忧湖有关
张铭回国后,偶有闲暇就开车环湖兜风。随着忘忧湖花园城的开发,湖泊的西岸热闹了起来。东岸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东岸连绵起伏的丘陵中,隐藏着星罗棋布的自然村。山边有一户养鹅人家,张铭常常去拜访。
这户人家放养的是江城土产的大白鹅。大鹅长的非常神气,身形巨大,羽白毛鲜,鹅掌与鹅喙橙中透红。
张铭常呆坐鹅池边休憩,欣赏大白鹅逐水嬉戏。他并不了解这大白鹅是什么品种,只是发现这种鹅不似普通家禽,每一只都骨骼清奇,擅跑健飞。
张铭向本地养鹅人请教得知,家鹅本来就是大雁驯化而来,因此天生具备飞行的潜力。
鹅只食青草不吃饲料,俗话说“青草换肥鹅”。而忘忧湖边刚好水草丰美,大白鹅食之翅膀愈发健壮。再加上这白鹅骨管很轻,因此常常能在忘忧湖上空飞两三丈高,当地人见惯不怪。
半年多前的一天,张铭造访的时候发现养鹅人一副沮丧表情。问其缘由,对方说了一则咄咄怪事。
原来家里开春后孵出的一窝小鹅长势喜人。可是随着这一窝小鹅渐渐长大,却发现这一窝鹅串种了!雪白的羽毛变成了大雁羽毛那样的灰色。
方圆几里就他们一家养鹅户,他家多年都只养大白鹅,想想也不知这肇事的鹅从哪里来。结果三天前,更加蹊跷的事情发生了。这一窝灰鹅翅膀渐渐长硬,飞的比其它鹅更高更远。昨天有两只干脆一飞不复返了!
张铭虽然不是畜牧专家,但是分析能力毕竟比养鹅户强。观察了鹅笼,鹅塘和周遭环境后,初步有了点眉目。当晚张铭在互联网上联系到了本地的爱鸟协会会长,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面。
原来忘忧湖的位置距离大雁迁徙的“千年鸟道”不远。大雁开春北归,偶尔会有零星小股大雁在忘忧湖畔短暂歇脚。本地爱鸟者协会已经连续几年跟踪,发现今年来此歇脚的北归大雁群最多!
原来“肇事者”就是这群北归路途的过客!这些会飞的“雁鹅”就是他们与本地大白鹅杂交的后裔。大雁的血统让这些后裔继承了对蓝天白云的向往。
张铭于是叮嘱养鹅人将还没飞走的雁鹅圈养起来。这也算是一种造化缘分,留着或许可以改良本地鹅种。
此番创作“水击三千“,张铭便一下想起了这群大雁的后裔。原来那天早上张铭出去采购食材,目标并不是菜场,而是驱车来到这户人家,挑了一只最健壮的“雁鹅”。
以此雁鹅料理的鹅汤,自然有别于普通鹅汤,细细品味,居然有“万物霜天竟自由”的味道。
张铭说到此处,将脱骨的鹅腹轻轻拆开,大鹅腹中另有乾坤。原来在炖大鹅之前,张铭在鹅腹中还填入了一种鲜美的菌类雁来蕈。
忘忧湖畔有很多松林,松林脚下长有一种特别鲜美的蘑菇,呈褐色。此菌因生长时令不同,性味也不同。农历二月采摘,当地人称为“桃花菌”。而入秋时节大雁经过的时候,此菌最为鲜美,被当地百姓称为“雁来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