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子华被派遣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些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结果冉子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粮食。孔子说:“公西赤这次到齐国去,乘坐着肥壮的马驾的车子,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君子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去接济富裕的人。”
首先,“子华”即公西赤,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使”在此处意为“出使”,表示被派遣到其他国家执行任务。
“粟”指的是谷类粮食,是古代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釜”,古代的容量单位,约合六斗四升。
“庾”,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约合二斗四升。
“秉”,同样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一秉约合十六斛。
“请益”,“请”是请求,“益”指增加。
“周急”,“周”有周济、救济之意,“急”指的是急切、紧迫,“周急”就是救济那些处于紧急困境中的人。
“继富”,“继”有继续、添加的意思,“富”指富裕,“继富”就是给富裕的人增添财富。
孔子在面对冉子为子华母亲请粟的请求时,最初给出的“釜”和“庾”的数量,体现了他对给予数量的谨慎考量。而冉子最终给予的“五秉”远远超过了孔子的预期。孔子通过对公西赤出使时的富足状态的描述,强调了他“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即帮助真正急需的人,而不是为已经富裕的人增添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