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从枫岭头镇运回来一车车的粮食,和白花花的银子,李承明也是感慨:一个小小的镇子,就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真是难以想象!
也只能用这个镇子有矿来解释了。
还是抄家来钱快,要是每个镇子都来抄个几家大户的话...
李承明摇摇头,此法不可取,不能依赖上靠抢劫维生,这不是正道。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不能简单的依靠抄家来解决这一不公,而是要靠从上到下的制度建设来避免不公,这才是正道。
但如果还有人敢阻碍新政的推行的话,那也不介意再来抄他的家。
李承明心道:枫岭头镇推行新政就花了二十来天,人手还是太少了,当务之急,不仅要大量招收会识字能记账的人,还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建立起来!
这段时间,李承明建立起了兴复军讲武堂,并自任校长。
讲武堂规定兴复军所有的军官必须在一个月内掌握一百二十个汉字的读写。
如果掌握不了,那就降级使用!
军官掌握了汉字的读写,再教给下面的士兵。
为了降低难度,李承明还决定直接使用简体字教学。
对于使用简体字教学,李承明也犹豫了许久。
简体字并不是在这个时代初次出现,简体字自古有之,是汉字在发展形中形成的,是汉字简化的一种方向。
简体字的主要来源是行草,而繁体字的主要来源是楷书。
比如著名的《兰亭集序》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简体字。
因此,古代读书人很多能看懂简体字,就像他们能够看懂行书一样自然。
一张白纸好作画,这是李承明最终决定推行简体字的最大原因。
兴复军官兵大多都是来自底层百姓,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扁担倒了也不知道是个一字,给他们教学时,使用简体字不但极大的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也不会受到什么阻力。
以后将简体字向底层百姓推行也是一样,底层百姓字都不认得,简单的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
至于阻力,推行简体字将会受到的阻力来自读书人,既得利益阶层。
那些人不但不会想着降低读书写字的难度,反而会加大识字难度,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更有好处。
所以有些字越发展越复杂,还由一个读音一个意思的字分化出好几个字来,极大提高了读写门槛。
知识垄断,才是既得利益阶层想做的事情。
从兴复军中,到底层百姓,再到读书人,这是李承明规划的简体字推行计划!
讲武堂除了开设了识字班,还开设了算术班。
算术班李承明直接推出了阿拉伯数字,这种读写简单直观的数字,比简体字更需要推行。
如果不推行阿拉伯数字的话就没办法推行现代的计算方法,那建立基础工业也就无从谈起。
古人重术不重技,李承明觉得要改变这一切,必须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
先推行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再教习现代的基础理论,然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真正的落实使用下去。
讲武堂除了不教军事外,基本什么都教。
大字不识一个,教军事理论有什么用?要实践的话练兵场会教,讲武堂不教具体的战术操作。
除了重点教学识字和算术外,自然、历史、时政这些也都会有所涉猎,这些不要求学员掌握,但也要有所了解,开阔眼界。
兴复军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在讲武堂读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