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和陈帆回到了工地。
因为在车上稍微睡了一会儿,陈国华好像也恢复了正常。
工友们都在吃饭喝酒。
陈国华走到大家面前,示意大家安静,开门见山的说:“钱我已经存了。过两天就会把工资发到大家的账户上。刚才王彪过来送钱的时候,你们也听到了,一共是30万美金。你们也知道前几个月发生这么多事情,我都是靠借钱过活的,所以还了几万美金,存了25万美金,都用来发工资。手头留了点钱,估计还是够大家在这边生活两三个月,所以,有谁愿意留下的,我们就继续留下,有谁想要回家的。我这边打个欠条,就可以回家。
“咱三十几个人啊,25万美金,这算起来能发多少啊?”
“有没有一半呢?”
“哪有一半,最多1/3。”
“陈总,我到底能发多少钱啊?”
工友们又开始讨论起来。
“每人工资的1/3,25万美金全部发完。”陈国华回答。
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工友提出了意见:“陈总,他们之前提前走的那几个人,明显就是不愿意跟你一起在这坚持了,咱们选择留下的就是信任你。我觉得,怎么着咱们应该多发一点吧?”
“对啊,对啊。”有人开始附和。
陈帆站了出来:“话不能这么说。先走的人,他们1分钱没拿到,只带着一张欠条,就愿意回国,从这方面也可以说是信任。你们留下来也可以说是信任我叔,但是,那时候是不是也害怕光拿借条不顶用?”
陈帆实在是不想把话说这么透,但是说话那个年轻人上次就拿这个事说事儿。不能让他把这个氛围给带坏了。
现在给留在卡萨姆的人多发一点,给先回国的人少发一点,那这些事传到回国的工友们耳朵里面那又是一堆事儿,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人平均发。
陈帆为什么会明白这些事儿呢?
虽然说他一次都没有发过工资,但是这两年多以来所有的工地上的采购他叔都会让他经手,有时候赶上过年过节的就会采购一些福利,比如说洗发水啊,烟啊,酒啊,送给工友们。这个时候就由陈帆来分配。
陈帆发现,怎么分配都会有问题。
按照年龄来不行。
年轻人会问为什么他年纪大就可以多拿几包烟呐。
按照工龄来也不行。
比如说来了三年的跟来了18个月的跟来了14个月的,这到底该怎么分呢?你把一条烟去除以这些工龄,也除不尽呐。
按照职务也不行。
比如说老张作为副队长,是不是应该多发一点呢?但是你给他多发,工友们也有意见,他们说老张干活最少,整天坐办公室。
总之按照什么都不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平均分配。
当然平均分配呢也会有人有意见。
有人会说:“诶。我来了这么久,怎么跟他发的东西是一样的呀?”
这个时候陈帆也积攒出经验,不用他去反驳他,只需等待。
因为这个时候有其他工友来反驳他:“你来得久怎么啦?你来得久你干的活就最好吗?你干活就最累吗?”
这些经历,对陈帆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些小小的管理上的经验吧。
陈帆说完之后,工友们倒是没有对这个发多少钱的事继续讨论了。
有人问:“我们到时候我拿着欠条回去,估计多久的时间能够把欠条上的钱付给我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