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商鞅之人(1 / 2)除灵者传说首页

小龙女继续说道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12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34。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3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5,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6”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78

商鞅舌战群臣

酝酿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9

共5张

商鞅画像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施展变法

颁布垦草令

主词条:垦草令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10、抑制商业发展现代解释错误,应该解释为鼓励商、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11等改革方略。

徙木立信

第一次变法

主词条:商鞅变法12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13。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14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15、建立二十等爵制16、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17等改革方略。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18。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19,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20、推行县制、初为赋21、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22、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23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35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36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37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38

变法本质

商鞅变法: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让百姓始终保持贫困

在中国的“伟大改革家”序列里,商鞅及与他同时代的李悝、吴起等人,是祖师级的人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但实际上,其人不过是一个冷血的“国家主义”打手,是一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的恐怖幽灵。商鞅的变法理念有三: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这三条,无论是放在今天,还是放在2000年前,都是历史的反动。

据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1、按军功受爵2、强制百姓互相告密,有“奸”不告者腰斩3、百姓只许务农,从事其他职业者,以及懒惰而致贫困者,全家没收为奴。这三大内容,正对应着商鞅的上述三大变法理念。

具体说来,1、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商君书靳令,无论国家有钱还是没钱,都必须时刻处于战争状态,如此才能强盛,才会不被“六虱”侵害。“六虱”是什么呢?是“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平”。2、为什么必须人人告密国家才会强盛?商君书开塞里有解释:让老百姓只敢做国家让他们做的事,国家才会大治。3、史记里说,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似乎效果很好,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所受的盘剥比重非常之大,始终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因为商鞅认为:“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按商鞅的逻辑: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动力富有之后,就会“淫”商鞅所谓的“淫”,指的是求智欲“淫”了之后,国家就会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国家必须想办法在百姓富裕后“合理”拿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再度陷入贫穷。如此,才会重新激发百姓的求富动力,他们为生存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求智,国家也不再有“虱”了。这种让国家富有而让老百姓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可以使国家双倍强盛。原文见商君书弱民39

人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