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有两所很出名的中学,一个是第一中学,另一个就是育才学院。前者,顾名思义,省重点中学,一流的师资,配备优质的教学资源。考上这里就相当于半个脚踏进大学,是学子向往的完美象牙塔。
而说到后者,必须提到一个人。他就是穆靳东,民国时期的大资本家,为国为民,散尽家财。后来战争蔓延,被家人送到海外,定居美国。
异国他乡,孤身一人的穆靳东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凭着精准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硬是打下一片商业江山。功成名就的穆靳东从没有忘记过祖国曾经的被动挨打,他认为国家要复兴壮大,孩童的教育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他在故乡出资建立一所中学,旨在育人成才。这就是育才学院的由来。
因为穆靳东在国外生活多年,意识到西方教育的优越性。因此,育才学院采用的是偏向西方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多半是海归,教材不是单一的语数英和史地生,更注重思考和动手能力。此外,相对轻松的课业和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在建国后困难时期,这所耗资庞大的学校可谓轰动一时,更加得到社会和高层的推崇。
可惜它的弊端慢慢显露。它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合现今的国情,应试教育令学生、家长和学校过于看重分数。是以育才学院慢慢没落,甚至被人利用成为敛财工具。
很多有钱有势的家庭看中育才学院的出国渠道,交了赞助费,把他们眼中所谓的坏孩子送进来。
正因为学生大多是富二代,权二代,而且学风不太正。久而久之,育才学院在民间就多了个外号:贵族学院。
可想而知李娟如此迫切地想和刘父刘母商量,劝服刘靖瑶改变主意。
刚进门,几声欢快的狗吠伴随米黄色的身影扑面而来,吓得李娟手忙脚乱。
“大侠,坐。”刘靖瑶快速给出指令。
果然,大侠立马止住脚步,乖乖地立坐在原地,只是摇得飞快的尾巴泄露它看到主人回来的快乐。
“不好意思,李老师。大侠和小瑶的关系最好,每次小瑶放学回来,大侠都这样的。没有吓到你吧。”刘父说。
“没有”慌乱过后的李娟稍稍整理裙角,面露笑容,半蹲着夸奖:“它很可爱。而且小瑶把它训练得很好。”
简单寒暄后,李娟单刀直入:“你们知道小瑶的志愿想填的是育才学院吗?”
“什么,”刘母一手拍在茶几上,竖眉瞪目,咆哮着:“现在翅膀硬了,这么大件事都不和我们商量。”
刘靖瑶声音低沉,语气平静,说:“就是因为我预想到你的反应才会先斩后奏。”
“好啊!你不仅胆肥,还皮痒了。”刘母骂完,把袖子一挽,全然不顾有外人在场,动手就打过来。
李娟没料到刘母会动起手来,赶紧护住刘靖瑶。刘父一个快步,紧紧拉住刘母,劝阻道:“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你想把孩子打伤吗?”
刘母挣扎几下,没有挣脱。可依旧满脸怒容,气呼呼:“这孩子再不管就无法无天了。”
刘父的眼神变得严肃,前所未有严苛的语气教训:“小瑶和你妈妈道歉,这次是你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