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十八章 秦晋之好(1 / 2)在大唐窃国的日子首页

皇帝赐宴哪有那么好吃的?先不说味道如何,单就这顿饭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

萨保只是一个商队的首领,连觐见的资格也没有,他们要把礼物交给使节,再由使节呈给皇帝,丝绸之路是西域藩属国的命脉,没有了丝绸之路就没有税收,朝贡得来的金银珠宝也不够他们奢侈,所以如果萨保有求,藩属国一般都是必应。

朝贡也不是说来就来的,每个国家的使节滞留的时间都有限制,南北天竺、波斯、大食可以停留半年,尸利佛誓、真腊等国五个月,林邑只能停三个月,来朝贡之前先写奏表,鸿胪寺会安排月份觐见,来使必须按照朝贡月份携带相应的鱼符,到了长安后交给鸿胪寺典客,与典客手中的鱼符勘合后才有地方住。进贡的物品先给鸿胪寺造册,由他们知会少府监请识物人辨别真伪估价,一般送的东西越值钱返回的恩赏也就越多,上一任使节朝贡了沙枣给皇帝,正奉皇帝心情好,送了他很多金银器,他拿着那些金银器回了国,把其中一些融了,做成西域的样式再送回来,通常会返回更多的金银珠宝。最可气的就是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那夜光杯其实就是一种萤石所制,就因为一首诗夜光杯一下子就身价陡增。

识物人是少府寺请来的,值多少价是他说了算,把价格估高点使节分一份、鸿胪寺分一份、少府寺分一份,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鸿胪寺肥得流油,再加上招待宾客的给料那里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肥的部门。

和西域使节相比倭国和新罗人就实在多了,全部送的都是实在货,珍珠、玛瑙、珊瑚、琥珀,永徽五年倭国使节送的稀世奇珍,一块无暇的红玛瑙石有一个斗那么大,他们不要求大唐给他们任何赏赐,只求准许他们派贵族来读书就行了,每次来都无比客气,送的礼物也非常名贵,只是他们多次申请进秘书监抄书的要求全部被无情驳回。

中国的东西带进去容易带出去难,尤其是书,有些是被放在右藏库里当宝贝一样藏着的,所以倭国留学生一般都有非常好的记性,因为送的礼物贵重他们留在中国的时间较长,回了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记着的书给默写下来,可记性再好总会有记差了的时候,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夹带出境。

粟特人干走私的买卖不是一天两天了,给钱他们什么都敢带,镇国之宝“和氏璧”经常被带出境,关卡的小吏都看厌了。

北边走私的路粟特人早就摸熟,丝绸是畅销货,可是唐人却不允许丝绸随便出境,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不走私怎么行?走私也分越渡和私渡,越渡就是不从设置关卡的大道走,在野地中跋涉,王守善算是越渡过来的,私渡则是未经官方许可强行入境的外国商人,交河公主到安西卖马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以前他们带的都是轻巧货,这一次夹带的则是粮食和马。

突厥人也会说粟特语,余勒都斯就是行家里手,王守善和冯坤闷声吃饭,只安静听他们商量怎么交换。

汉人的边将也有贪财的,只要他们松了口国境线那么长总会有口子给他们出境,粮食好说,米又不会叫唤,但马可不一样,马该怎么运到江南去?

孛剌这个质子一直盯着冯坤看,谁叫冯坤是在座人中唯一的纯汉人。

要是坐在这里的是安禄山,孛剌肯定很热情,不过王守善是个胡汉混血,他和冯坤脑门子上就差写汉奸、叛徒这两个字了。

想让贵族和地主放了奴隶就等于要他们放弃财产,不发动战争是不可能的完成的,唐人的病根就在这里,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怕,王守善也豁出去了。

只要找到了麦氏,让粟特人进鸿胪寺当典客就没难度了,反正粟特人不差国库里的那点钱,给宦官贿赂肯定没问题,然而在汉人眼中,跟宦官相交,还跟突厥人那么亲近绝对是奸臣中的奸臣,他介绍来的人肯定有问题,粟特人在鸿胪寺肯定会遭排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