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为兵”,只是武将的一个潜意识。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赚够足够的功名!
有几个人能和王忠嗣一样,能正面面对权利的诱惑,果断的抛弃河东、朔方节度使的职位,放弃十几万的精兵?
所以,自古如范蠡、张良、李靖这种谋战派人物,急流勇退,安享晚年,也显得更加神秘。
王忠嗣如何?
他更加年轻,他才四十一岁。
这个年龄,范蠡在干什么?
入越十几年,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天文地理、无所不精的范蠡还没有被勾践重用。勾践始重用他的时候,是两年后,会稽山之战兵败之时是三年后,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之时是五年后,勾践卧薪尝胆,返越之时是十年后,吴越相争之时是二十年后,勾践成就春秋霸业的之时。
这个年龄,张良在干什么?
虽已熟读太公兵法,胸中韬略纵横万道,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但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因灭国之仇,不效命于秦,他还在天下各郡漂泊,历经沧桑,饱受生活的各种磨难。他在等待“卒灭赵氏”的机会,也在等待自己的伯乐。
这个年龄,李靖在干什么?
虽然年轻的时候,牛弘称李靖有“王佐之才”韩擒虎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唯斯人矣”权倾天下的当代首席宰相、名将杨素在与李靖交谈之时,抚摸床榻谓李靖“卿终当座此”。文武才略,当世之最,但是在让人叹息的大业年间,只能在边塞当一个小小的马邑郡丞,为琐事忙的焦头烂额。
就拿这个时代的哥舒翰来说,他四十一岁之时,还在长安厮混,游手好闲,各个赌坊、妓院之中,哥舒翰是常客。如果没有人生中的那一次转折点,后人或许只能在唐史的一角看到唐代有一个安西副都护叫做哥舒道元,其子翰,仅仅如此!
李光弼自河东时,就跟在王忠嗣身边,耳濡目染,也有这种潜意识。
王忠嗣人生巅峰中就差一个拜相,和开元时期的那些宰相一样,以赫赫军功,荣登宰辅。
没有人会质疑这种可能性,按照王忠嗣这种年龄,以及在边境的政绩,这是大势所趋的。所以朝中有人“日求其过”。
李光弼是一个对恩情很看重的人,可能这也是他的宿命。
半夜,李光弼、高辰等人来到赤岭戍堡附近,安营休息。
包括高辰在内,将士们都很劳累,几乎都是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