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钟楼的大钟接连鸣响了七次,这才停下来。
大钟自鸣。
此前几次大钟自鸣,都是在贡院文会,或是大儒妙手偶得引发的,在乡试中出现这样的异象,在大乾立国以来,这还是头一次。
在场的所有士子都抬起头,望向大钟的方向,没想到有人竟能在考场上做出传天下的诗文,才气引发大**鸣,这大钟是亚圣文宝,三年未鸣,在场的士子全都得以聆听,这也是难得的机缘,足可以顶得大半月的苦修。
唐伯虎头皮发麻。
这次乡试,他本来踌躇满志,带着考取解元的心思过来的。在他看来有威胁的几人无非是扬州来的几位同年,余子扬诗词一道虽然厉害,但策论,制艺未必精。可万万没想到,在考场上,竟然有人能做出一首传天下的诗文,有珠玉在前,这一次乡试的诗词评分会被拉高到什么程度?自己的两首诗又会被打成什么评分?
乙中?乙下?
不甘之中,却也有几分羡慕。
能以一篇诗文,引发亚圣文宝共鸣,才名轰传天下,读书人到了这种地步,又夫复何求?
在诗成的同时,明理楼上的五位考官齐刷刷的站起来,难以置信地看着余宁所在的方向。
“传天下,传天下……”喜欢读孟子的林姓考官几乎说不出话来。说来也惭愧,他十二年前成为大儒,可这十二年来,别说传天下的诗了,便连达府的诗都没做出一首半首来。
王弼吐出一口气道:“正是如此,大乾立国数百年,论起作诗,几百年来恐怕也只有这么一个余子扬,惊才绝艳,后生可畏啊。”
“希望他的制艺和策论也能如作诗一般好,这样的人才,若是不能立于朝堂,未免太过可惜。”另一个考官也有同感,点头说道。
王阳明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
此人还是没了解一首传天下诗词的意义。
一首镇国诗在半圣手中便能镇压国运,一首传天下的诗句在他手中更是动辄能搅动风云雷电。若是制艺和策论能有这般好,那这样的人也便不再是人了。
是圣哲。
这也是他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境界。
看上去双鬓已有霜白,却并未折损阳明先生半分举世无双儒雅风流,他轻轻一笑,叹口气。
“难啊。”
……
考棚中,简陋的桌板承受不住传天下诗词的重量,啪嗒一声断裂开来。
一纸千钧!
余宁接住宣纸,抬起头,和虚空中的侠客虚影遥遥对视了一瞬。
跟之前见到的李广虚影没什么区别,这道侠客虚影纤毫并现,恍若真人,持续了片刻后,缓缓的消失不见。
过了片刻,才有一小吏匆匆忙忙的赶过来,了解了缘由之后,敬畏的看余宁一眼,冲他拱了拱手:“余子扬果然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