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爱民如子刘扶苏(1 / 2)扶苏三国首页

4月初旬,春暖大地,万物复苏,襄阳城的百姓幸福又快乐的将能带给他们饱足的种子播种在土壤之中。满身的汗水依旧遮掩不住满足的笑容,带给他们希望的源泉正是眼前一个小小不起眼的事物。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代,相比于汉朝只能走直线的直辕犁,曲辕犁可弯曲,操作更加灵活,大大节省时间和力气。

刘琦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条件艰苦,经常帮着父母耕种,虽然父母种田用的都是现代化钢制犁,但家中仓库里依旧存放着一个老古董,据说是宋元时期的曲辕犁,是老一辈一直留下来的纪念。相比唐代的曲辕犁,宋元的曲辕犁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大大完善,更加轻巧灵活。

从小没什么玩具的刘琦,没事就捣鼓捣鼓家中的旧古董,拆拆装装,因而对犁这种工具十分的了解。刘琦跟随刘表学习的这两月内时常有外出观察民生的机会,当看到田地里笨拙的直辕犁时,不禁眼前一亮,于是有了本该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改进版曲辕犁。

“看来以前误解了扶苏公子啊!真没想到他居然是这等人物!以后哪个不开眼的再敢说扶苏公子是襄阳城最大的废物,祸害,我王老三第一个跟他拼命!也不知道哪个没良心的瞎传,要让我王老三知道,定撕烂他的嘴。”一位满身泥土的老农,笑眯眯的抚摸着手中的曲辕犁,像抚摸心爱的女人,满脸温柔。

温暖的阳光照射大地,驱散人间的潮湿与晦气,独留朝气与干劲。

望着面前播种好的土地,老农的喜悦溢于言表。

要想到,如果按去年,眼前的成果可是要多花三四天的时间呢!更何况,刘琦前阵子去了王家庄,召集乡村百姓教导播种知识,讲解新工具的优点和用法,更是不嫌脏累的亲自下地演示,那一副温文儒雅,爱民如子的模样,直到如今回想起来都让老农感动不已。

直到几个胆大的老农在刘琦温柔的劝说下入田试用,居然真的超级高效省力!一时间在场的庄稼汉纷纷踊跃试用,试用完之后激动难当,恨不得给刘琦下跪。都说百姓愚笨,却不知百姓亦是善良,淳朴。

一开始,许多其他村庄的百姓听说之后,以为荆州大公子是在作秀呢。还笑话刘琦不愧是荆州败类,为了名声居然贿赂一个村庄的百姓来作假。还什么新型工具,娇生惯养的你吃过苦吗?种过地吗?大言不惭的把新型工具吹上天去了,谁信啊!

直到没几天之后,曲辕犁由各村村长下发到每家每户,百姓叫苦不迭,以为是官府要强制收费,骗取可怜的老百姓手中仅存的救命钱。一个个哭天喊地,要死要活的。在村长奇怪的眼神下,才发现……额……居然是免费的。

尴尬之后,人最不缺的就是好奇心。有了新东西,当然是选择鼓捣鼓捣了。没想到,一用之下,居然比传闻中说的更加好!

一时间,刘琦成了襄阳百姓口中的大善人,菩萨转世。爱民如子刘扶苏,救苦救难刘菩萨,成了百姓间最爱提的话题。

东汉时期,道教最是昌盛,而佛教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刚刚传入,虽不兴盛,但佛中的菩萨形象,救苦救难,拯救天下可怜人的传颂,在战争频发的年代,一时也得到了追捧。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求菩萨保佑,成了百姓唯一的精神寄托。

而刘琦所作所为,不像那些嘴上说的漂亮,受人尊敬的士子,百姓尊重那是自卑。而对刘琦,那是发自真心的尊重,全因救命。

曲辕犁的诞生,不知造福了襄阳多少的百姓,也让不知多少百姓求了一尊小小的菩萨泥塑,然后让懂的识字之人偷偷写上一个刘,摆与家中供奉。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刘琦从默默无闻,到全襄阳无人不知,可谓风头无两,春光得意。

“也不知道,如今扶苏公子在做什么呢?定是在为我等可怜百姓劳心劳累的工作吧。”王老三喃喃自语,向远在城中的刘琦鞠了一躬。

……

王老三口中的刘琦,此时正翘着二郎腿,手中端着一碗乌鸡汤,心神不宁的喝着。

说实在,乌鸡的味道确实不错,滋味浓郁,鲜美甘淳,加上柔嫩的野生小蘑菇,几点小葱,令人食指大开。如果不是旁边坐着一个美女,想必刘琦定能喝的忘乎所以。

蔡芸坐在餐桌的东北边,左手倚着脑袋,右手夹着盘中的一块豆腐,心神不知想什么,久久未能夹起。一头刚刚洗过还没干透的秀发遮掩半张容颜,让人看不真实,让刘琦想到了一句诗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