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杨铣的两税法是在租庸调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变通,以此增加大唐日益枯竭的财政。流民制度和屯田制度是解决生产力不足、境内百姓安全和兵源问题。
新法的推行必然遭到旧势力的排斥,杨铣的做法很简单。拉拢可以拉拢的,惩治必须惩治的,渐渐平息了这场争议极大的动乱。
吐蕃和回纥慑于杨铣的威名,都不敢趁机轻举妄动。
一切都在杨铣的计划中有条不紊的进行,至于出兵剿灭境内的土匪和马匪等举措,都是安民的小事。
让杨铣始料未及的事情是:藩镇的出现。
杨铣当初在剿灭史朝义的时候,采取的策略是剿灭反抗的对手,架空招降的将领。然而一切的努力,在永泰元年被无情的打破。
大唐最负盛名和威望的三大统帅,郭子仪赋闲在家,颐养天年。李光弼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杨铣出镇三镇节度使,负责抵御吐蕃和回纥。
整个中原和河北道都没有统帅压制,开始萌生一种错觉。我不敢公然对抗朝廷,但是可以自建小朝廷。不能抵制朝廷的赋税,但是可以给自己留一点。总之是阳奉阴违,百般和朝廷斗智斗勇。
整个事件是从侯希逸被逐开始的。
话说平卢青淄节度使侯希逸,原本是忠于大唐的猛将。安史之乱结束后,侯希逸被朝廷加上柱国勋,封淮阳郡王。自此开始,侯希逸日渐骄纵怠政,好于佛事和游猎。
其所辖境内的军队和百姓都不堪其扰,对侯希逸产生厌恶。
这个时候,平卢军裨将李怀玉敏锐的察觉到契机。于是和平卢军其余诸将密谋道:“节度使在境内大建寺庙,勒令百姓将田地奉献给寺院,致使百姓田地损失殆尽。又喜好游猎,害得我们好苦。不如趁机反了,将其逐出青州。”
诸将皆道:“愿听李将军调遣,逐侯希逸。”
李怀玉拔出佩剑,剑尖向前。其余诸将也拔出佩剑,剑尖像叠罗汉似的摁在李怀玉的剑尖。
一日侯希逸出城打猎,因太晚于是夜宿在城外。
李怀玉察觉到机会来了,立刻召集诸将分派任务。一是搜捕侯希逸的亲信将领,二是紧闭四方城门。
天亮之时,侯希逸率少量士卒回城。来到城门口却见城门紧闭,于是喊道:“我乃是节度使侯希逸,尔等速开城门。”
李怀玉站在城头,拱手回道:“侯希逸汝多行不法,论罪当诛。本将念与你有旧,不忍杀汝。汝可自退,以免杀身之祸。”
侯希逸大怒,指着李怀玉骂道:“本节度待你不薄,汝何故反我。”
“哼!汝非吾君,吾非汝臣,岂能言反!”李怀玉手举起,城投士兵皆张弓搭箭瞄准侯希逸。
侯希逸无奈只得退走,逃奔滑州。在滑州上表向代宗请罪,但是表文里只写李怀玉兵变的事情,不写自己的骄纵怠政。
与此同时,李怀玉也上表请罪。表文里详细记述了侯希逸的违法,并且表明自己只是忍受不了才不得不逐出侯希逸。事情完毕,即刻奉还兵权。
两封表文前后送到代宗的桌案,代宗看过之后不能决断,召来宰相元载商议此事。
元载道:“侯希逸骄纵怠政,肯定是查有实据。不然平卢军不敢如此大胆妄为。陛下可赦侯希逸的罪名,召其回京,授以闲职。可另授李怀玉平卢青淄节度使,代侯希逸之职。”
“侯希逸固然违法,仍是朝廷敕令的节度使。李怀玉竟然逐侯希逸,如此行径若是不加以惩治,日后他人效法,该当如何!”代宗不同意授李怀玉职务。
“李怀玉固然罪责不轻,但朝廷却不能以此问罪。现如今河北、江淮等地刚刚平定,如果以此问罪,必然招致各镇节度使的猜忌,这不符合陛下与民修养生息的宗旨。来瑱之死,就是前车之鉴。”元载劝说代宗放弃不切实际的念头。
代宗沉吟良久,遂表示同意。
朝廷下诏,以侯希逸为检校右仆射,知尚书省事。同时下诏李怀玉为平卢青淄节度使,取代侯希逸。并且赐名正己,李怀玉改名为李正己。
李正己担任平卢青淄节度使后,在不通知朝廷的情况下,与襄邓节度使梁崇义结成了儿女亲家。
梁崇义何许人也?来瑱被赐死后,梁崇义接替来瑱的职务。朝廷数次召梁崇义入朝,梁崇义都不肯入朝。并以来瑱之死为借口,堵塞其他人的嘴。
李正己和这样的人结亲,其用心不难懂。
更糟糕的事情是代宗听信当时还在位的程元振的鬼话,竟然将杨铣好不容易抓来的薛嵩和张忠志都给放了,使其各领旧部。
薛嵩、李宝臣原名张忠志、李正己、李忠臣、薛崇义、朱希彩暗地里结为同盟,开始不服从朝廷的调派。
中唐时期祸害至深的藩镇割据,竟然还是不可阻挡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