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元年八月,京城。
刘君韬风尘仆仆赶到京城之后,便被朝廷安顿在了馆驿之中,并且在这里见到了也是刚刚才到的大同镇总兵官薛桐。
二人见面之后非常高兴,毕竟二人曾经并肩作战,又是长时间没见面了,刚一见面刘君韬便和薛桐聊了起来。
一番寒暄之后,薛桐便沉声说道:“刘总兵,此番进京,我可是听到了不少的风声!”
“是关于石亨、曹吉祥的?”
薛桐闻言吃了一惊,声音也是随即低了几度,说道:“刘总兵慎言,这里可是京城,是石亨、曹吉祥的底盘,不是山东,也不是大同啊!”
刘君韬却是丝毫不以为意,说道:“一个酒囊饭袋,一个阉人,本镇可没将此二人放在眼里!他们能奈我何?”
薛桐听了冷汗直冒,自己可是没有刘君韬这样的胆气,也没有这样的依仗,毕竟刘君韬可是有十几万天策军作为后盾的,于是便低声说道:“难道说,此番陛下召集咱们进京,真的是要处置此二人?我可是听到了不少的传闻,什么样的传闻都有!”
“应该是有所关联!”
刘君韬想了一下,便继续说道:“所以此番进京,薛总兵就要谨慎一些了,可不要和石亨、曹吉祥有所来往,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刘君韬明白历来地方文官武将进京,都是要上门去石亨、曹吉祥府上“进贡”的,刘君韬也是担心薛桐跟风前去,事后被天顺帝清算,所以才好言相劝。
薛桐当即抱拳说道:“多谢刘总兵提醒!”
两天之后,天顺帝在太极殿接待了二十三名各地总兵官,陆续询问了各军镇的情况,包括刘君韬在内的众多总兵官也是按照兵部排列的顺序,都是一一向天顺帝做了述职禀报。
整个总兵述职的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天顺帝也对大明各地军镇的实际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还要通过兵部和朝堂的层层“过滤”。
通过各地总兵官的述职,天顺帝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大明各地兵马的认识是多么的不靠谱,看来以后自己也不能光靠着朝中大臣治理天下了!
到了第二天,当最后一名总兵官的述职汇报完毕之后,天顺帝龙颜大悦,心情可不是一般的好,于是当即下旨重赏各地总兵官,各地总兵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嘉奖,其中以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大同镇总兵官薛桐最重。
当然,天顺帝此番的嘉奖基本上都是些钱财和物品,众总兵官在官职上并没有什么升迁,想来也是天顺帝担心贸然动了众总兵官的官职,会引得朝中大臣混乱起来。
第二天述职结束之后,刘君韬和薛桐一起随着大队朝宫外走去,这时一个太监碎步走来,屏开了其他人,附在刘君韬的耳边说道:“刘总兵,陛下有请,请刘总兵随杂家来。”
刘君韬心中暗叫了一声好,自己正发愁石亨、曹吉祥等人的罪证没有机会呈送给天顺帝,这些正好当面呈送。
于是,刘君韬和薛桐告了声罪,便跟着那小太监几经辗转来到了一间不起眼的偏殿。
刘君韬走进之后,只见天顺帝正坐在椅子上想着什么。
“臣,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叩见陛下!”
“起来吧!”
天顺帝打量了一下刘君韬,说道:“说起来,朕还要感谢刘爱卿一下,当初朕在南宫的时候,满朝文武之中,也就是刘爱卿挂念着朕啊!”
“陛下”
刘君韬眼见自己一进来,天顺帝便开始打情感牌,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对答了。
天顺帝继续说道:“刘爱卿不用紧张,此番招你前来,是有大事相商。”
“陛下但有吩咐,臣万死不辞!”
此时刘君韬已经没有什么退路,只能当面表示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