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将错就错(2 / 2)北周小跟班首页

老杨这么厉害啊?实在太给力了,远在千里之外,还能震慑京中政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年头手上有兵有将才是王道。

等会,为什么李老头也知道太后和老杨关系密切,他们那点破事有这么多人知道吗?不会是除了宇文赟那二傻子,大家都心知杜明吧?

还有啊,正常历史轨迹中,杨坚执掌朝政就可以控制地方大员。那些地方武装凭什么都听命于杨坚一人呢?

宇文招还是皇室王爷呢,论威望,论亲疏,论正统什么的,不是宇文招号召力更大吗?

难道老杨更有人格魅力,还是说他手段高明手腕强硬?好像也不是,据说这大周国地方军队至少十来支吧。

再强硬,也不可能抵过这么多军队联合出击吧。要不……还是问问这老头?

“在下有些不太明白,赵王都已经当上辅政大臣了,那文武百官不是都受他节度吗?赵王大权在握,就算随国公再厉害,那也……”

“赵王辅政,若是以大丞相之职,都督中外诸军事,那样随公就危险了。至少说随公完全没了翻盘机会,新帝和太后也必然会受到赵王威胁。”

“如今赵王只是大冢宰,还是与三公六卿同级别的大冢宰,权力有限。他,翻不起太大的浪来。”

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这些都是什么鬼?难道不是火星文,还是哪个家伙发明出来的新官职?

哎,这书读的太少,连人家官名都听不懂,真够丢人的。

“这大丞相和大冢宰有这么大区别?也就是说,拟旨之人任命这个官职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后面的事情?”

“没错。大丞相和大冢宰表面上看都差不多,实际上权力相差很大。若是辅政大臣为大丞相,天下定是易主之势。”

“陈公子可能没有正式入仕,不了解官制。但是一定听说过,曹操,宇文泰,高欢这些人都曾经任过此职,后面发生什么事,想必公子略有耳闻吧。”

说了三人,两人不认识,真是见识少,以后还是多读点书吧。

还好三国演义普及的广,至少知道曹操干嘛的,知道后面他们家干了啥事。以此类推,那个什么宇文泰、高欢估计也是做了丞相干了同样的事吧。

呃……宇文泰,宇文氏?难道他们宇文家的江山也是这样得来的?后来杨坚也是当了大丞相,然后登上帝王宝座的。

这么说,这群人一直在玩同样一个游戏啊。真是有意思,每几十年换一茬,戏还是照演。

李德林见对方陷入沉思,淡淡感叹道:“想来这拟定遗诏的人也是用心良苦,既要保证有顾命大臣辅佐朝政,又要确保太后和新帝的安全。此人实在是正直忠义之辈。”

李老头还真是厉害,坐在家里就猜到了这遗诏不是宇文赟那个神经病写的。也不知道李老头是不是诸葛亮转世?他这么厉害的,以后都不敢带他玩了。

还有那颜老头,真是苦心孤诣想要为皇室尽忠。这样的忠义之辈,可惜跟了宇文赟这么一个荒唐的主子。

要是换一个明君,估计早已流芳百世了。想那宇文赟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也就是宠幸了这个颜老头吧。

“李老真是高人,话说的一针见血,句句精辟。在下还想请教一下,您觉得这赵王能否稳定朝局,或者说能否……”

“老夫知道公子想问什么。赵王此人,不是成大事之人。朝局将来必会有一番动荡。”

“还请李老明言。”

“无气魄无大局。若他是雄才大略之人,入京之后首要大事就是掌控朝局,随即招纳贤才,接着想尽办法联合各方势力。可赵王进京之后,大局未定之下,着急忙慌的清算无关痛痒之人。如此岂能……”

李老头说的这些,要是换成杨坚,倒是真有可能会这么做。难不成此前的历史就是因为杨坚具备这些能力,也干了这些事,所以才会篡位成功?

不管了,今天在李老头这倒是受教了。继续问,问完了也好回去复命……呃,复啥命,好像是我自作主张在这跟人家唠嗑来着吧。

“赵王身边应该也有不少英才吧,也许会有高人指点他呢?”

“想要成大事,气魄、肚量、见识一样都不能少。赵王本就缺少气魄,如果麾下人才也只任用之前的旧人,而不肯接纳新人,不敢信任真正的有识之士。那么最终他也只能沦为一个没有见识的空头王爷。”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今日受教了。回去之后,定会向太后提及此事,他日若有机会,还望您……”

陈定说到此处会心一笑,随后闭口不语。李德林大概也猜到对方想说什么,不再多问。

“那就有劳陈公子了,若有飞黄腾达之日,老夫不胜感激。”

“此话在下会放在心上,在下还有事,先行告辞。”

“陈公子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