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地从燕京晨报社上方斜照下来。
巳时过去一点点,再有不到一个时辰便是午时,阳光中空气依旧冷冽。
眼下立冬早已过去,距离小雪也已不远,尽管真正的冬天还未到来,但在燕京这样的北地,天气终究变得一日冷似一日,京城各处出行的行人,都穿上了稍厚的袍子或是皮毛衣裳,屋中也烧了炕,燃起火盆,冬的景象日渐清晰。
燕京晨报社的门厅,一个裹着灰色袍子的门子匆匆出来,绕过前方的照壁,前往二进宅院。
沿着铺着青色方砖的通道,门子一路前行,随后穿过一条夹道,进了月亮门,庭院阔大,花木疏朗,西厢的外联部门户紧闭,空无一人,东厢的发行部内传来林永福的说话声。
门子在月亮门边上略站了站,听了几句林永福的话,似乎在交待底下发行人员做事,这个林永福,同他一道从荣府过来任事,转眼已成了人上人,门子神色复杂,默然片刻,随即沉默地穿过庭院,向上房走去。
在上房东面的广告办公房门外站住,抬手轻轻敲了敲,直到里头传来贾玮的示意声,他推开而入,行了一礼,“……贾社长,城内梅庵的庵主清和师太来访,贾社长见不见?”
“梅庵?”
“梅庵小人晓得,便位于咱们西城,名气还是有些的,常年香火不断。”
“……那就请这位师太进来吧。”
“是。”
门子退了出去,正在奋笔疾书的贾玮这时放下毛笔,双手搓了搓,又在脚底下的火盆上方烤了烤,接着身子往交椅上一靠,微微地沉吟起来。
说起来,这阵子他已接待了不下十来个佛庙道观的主持了,几乎天天都有。
这些主持到访,事实上自有缘由,缘于在前一阵子,他听了妙玉的提议后,在短短几日内,寻到了东城一处唤做“慈法庵”的庵寺,请此庵庵主玉真师太撰写一系列弦法文章,持续刊登在了乐闻益趣版面上,出于感谢,燕京晨报同时在衣食往行版面也对慈法庵做了一个全面介绍。
谁知如此一来,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慈法庵的香火居然鼎盛了不少,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所捐赠的香火钱也令庵院收入骤增。
这等效果,不但慈法庵始料不及,就连玉真师太过来同贾玮提及时,贾玮也是吃惊不小。
短短半个多月,无论如何,算是立竿见影,放在其他行业上面,这种广告效果,决不可能达到,因此在讶异的同时,贾玮对佛道这种深入人心的影响也不禁有几分感慨。
国情如此,子息兴旺、官运亨通、广进财源、家宅平安等等,倒是大半寄托在这上头,完全渗入衣食住行的百姓日常中,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响确实相当惊人。
当然,这是整体而言,具体到各个寺庙道观,又各各不同。
京城宏大,人口众多,在此基础上,因此光是在城中的林林总总寺庙道观就不下数百,这其中也分三六九等,名气远扬的大寺庙道观,香火鼎盛,香客不绝,富得流油,一些中小规模的,就未见得如此,与这些大寺庙道观比较起来,实有天壤之别,一部分寺庙道观,甚至一年也见不到几个香客,相当拮据。
慈法庵自然算不得什么出名的庵寺,往常得到的布施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