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虽如此,但真正想将她娶回家的世家并没有几个。 虽说是郡主,但也只是长公主的义女而已。且她背后的英国公府因之前的冤案,已经没了什么人。老英国公积攒的人脉、功绩也在之前的清算中烟消云散。如今的英国公府,只是一个空壳子。且一个只有五岁的英国公沈彦,除了定期领取朝廷的俸禄,并没有任何权利,自然不可能给福安郡主的夫家带来什么帮助。而且沈彦年岁太小,福安郡主还得时常看顾国公府,夫家的事自然懈怠。一个不能帮衬夫家的妻子,并不适合联姻。 所以,今日不少收到请柬的世家子弟抑或是寒门新贵,都想好了一肚子托词,想着到时候怎么向淑妃表明并没有迎娶福安君主的意思。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 郡主的仪宾,并不像公主的驸马,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福安郡主深受当今圣上的看中,若是当上了仪宾,下半生富贵不用愁,而且若是在圣上跟前露了脸,平步青云也不是不可能。 安家的大夫人便是这般想的。 说起来,沈尧娘还要叫她一声舅母。因为嫁给沈家三爷的安氏是她的小姑子。 不过,安大夫人与安氏的关系并不大好。国公府没遭难之前,她便一直想着替小儿子求娶沈尧娘。但安氏一直不同意。 自家的儿子自己自然觉得千般好,安氏却一直明确地表示看不上,安大夫人自然觉得不忿。安氏一直不松口,安大夫人也就熄了这个心思,但两人的关系自然就恶化了。 安老夫人还在的时候,安氏还时常带着沈尧娘回安府。等到安老夫人去世,安大夫人当家,除了年节,安氏甚少回娘家。所以,沈尧娘与这位安大夫人也并不熟悉。 安大夫人在沈尧娘刚回京的那几天还等着她上门拜见。毕竟,现在英国公府人丁稀少,也没什么靠谱的姻亲。而她丈夫如今也已经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作为沈尧娘的外家,沈尧娘没有道理不会上门拜见舅舅舅母。 但沈尧娘却只是送了东西上门,人却没来。 这般做派让安大夫人想到了已经去世的安氏,一样的倨傲,安大夫人有些不满。但为了见到沈尧娘,在赏梅宴这天,还是早早的来了。自然还是为了她的小儿子,安家五郎。安五郎比沈尧娘大了三岁,安氏之前替他求娶沈尧娘失败后,便替他定下了另一个世家的长房次女。但在成婚前一个月,那女子竟得急病去世了。 安大夫人觉着现在她丈夫身居高位,小儿媳的身世也不能差,这样不仅能配得上安五郎,也能以后给安五郎带来助力。 但安五郎今年已经二十有二,连个举人都不是。安家也算不上是豪门,毕竟安家祖上还是在乡下种田的,这三代才进了官场。正宗的豪门世家不大会看得上他们。之前,安五郎能与豪门贵女定亲,还是因为安家有英国公府这个姻亲在。既然英国公府已经没了,世家就更看不上安五郎了。所以,这些年安大夫人一直未定下合格的儿媳人选。直到沈尧娘受封郡主回了京,安大夫人重新有了替安五郎求娶沈尧娘的心思。 安大夫人坐在暖阁内,喝着茶,却没有什么聊天的心思,总是不住的往外看着。 旁边的一个夫人问道:“哎呀,我倒是忘了,安夫人您不是福安郡主的舅母吗?这几年她不曾联系过您吗?看起来,您也和我们一样不知情啊。” 安大夫人笑了笑:“我的确是不知情。但是,这孩子一回京,便给我送了礼物,算是赔罪。还让送礼的嬷嬷与我说,圣上和长公主对她颇为看中,回京的这几日不是进宫就是去长公主跟前尽孝,所以暂时抽不了身前来安府拜访。” 旁人哪里看不出安夫人炫耀的意思。 “安大夫人正是好福气,英国公也得叫您一声舅母呢。”有人奉承道。 如今的英国公沈彦,只是三房的一个庶子,他的生母是谁,并没有人记得,也不会有人在意。毕竟,他名义上的母亲只有安氏。自然,安氏的娘家也就是沈彦的外家了。